关于社区/差异化/定位/认知问题的一些疑惑

背景

没有人觉得B站是一个视频消费平台,大家都觉得B站是二次元社区。这种强烈清晰的定位,B站年轻人的口碑影响加活跃,让所有产品为之疯狂。无数产品前赴后继,社区的产品梦想照耀着每一寸流量。

社区是一种互联网行业的迷信,工具产品,内容产品,都在往社区方向发力,虽然我已经阐述过自己的沙漏模型跟数据证明,但是似乎不足以说服别人。最近跟宋伟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些讨论,记录一下。

具体说明

先明确一下,大家想做的:一个有 "差异化" 的社区,"定位" 清晰,可以给用户尖锐的"价值点",从而留下强烈的 "记忆点"。具体例子:B站-二次元,抖音-小姐姐,虎扑-体育等。

关于上述,最近讨论的一些问题,抛出来,记一下。

问题1:产品所具有的属性,一定要垂直吗?如果不垂直,一个泛化的属性,能不能决定产品的定位。简单说:比如消费内容(看视频的),能不能成为一个定位?另外一种说法可以理解为,这个垂直的属性,到底需要多垂直?

问题2:用户消费产品后,形成的认知,一定是这个垂直属性的定位带来的吗?比如能否因为其中个别作者形成认知(比如我在西瓜视频能看到李永乐)?平台所提供的定位,只不过是筛选信息的一种特征方向,而人脑NN无监督学出来的,不一定跟平台所预设的一样。

问题3:认知形成的这个记忆点,是先验还是后验的?是不断改变的吗?一个买量来的用户(广告素材吸引我进来的)跟一个口碑传播带来的用户,认知一定一样吗?新用户跟老用户的一样吗?

问题4:一个纯新做的App跟一个大规模App上做子模块,用户输入本身就不一样(买量可以控制新户,大流量平台用户本身就是泛化的)一样吗。再换个方法说,一个垂直社区,是不是要求一开始,用户跟内容都要垂直,一旦有一方不垂直,其实就是错的。

问题5:用户的再次唤起留存,所有的主动打开,都是因为强烈的"记忆点吗"

问题就这么留着,最后,说一些自己的思考,顺便放出自己之前的一些言论。

1、社区是伪命题,内容产品,本质都是内容生产、信息消费、互动交流,知识沉淀。

2、互动行为加强,一是给作者更多反馈的信号指导创作,二是给平台更多更强的信号来模型学习,三是给其他用户更多的信息输入。所以互动能提升留存,而不是什么氛围。而社区文化,是用户之间形成的一种沟通符号,形式,能提升信息传递效率,而不是根本价值。

3、产品,永远是满足用户需求为先,永远是满足用户需求为先,永远是满足用户需求为先。是不是一个社区,不是内容决定的,而是用户决定的。是人有共性,而不是内容。社区可以理解为,具有共性用户的有限集合。快手最早没有人懂内容,也没有人运营内容,官方并没有打算做什么垂直社区,细分领域,而是最早的用户群跟生产者决定了内容的走向,从而后验的总结出了社区的定位。

特别感谢:以上部分讨论,信息/灵感来自宋伟老师

备注:金字塔结构

产品用研 2020-12-07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