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军产品经验分享

背景

俞军出山后,提了一些自己这些年的思考,然后在湖畔大学做过分享。把俞军分享的部分内容,整理分享。

具体

1、我儿子:祝硕宏的笔记

1)利益平衡: 

1. 创新:新要素引入原生产力体系

技术成熟度=效能/成本    需求成熟度=(接受度/替换成本)*客户规模

这部分主要是两个公式,效能是指效率产能,比如做某个产品有比较多的经验,会少走很多弯路,效率提升。  而成本控制的越低,产出越高。则技术成熟度就越高。 

接受度指的是用户接受度

2.产品设计的本质是创造价值后的利益分配

需求自带三属性:(用户)价值,(愿付)价格,(企业)成本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新体验无限大:创新

旧体验无限小:选择市场,相对性,中外,升级

替换成本无限小:货币,时间,体力,精神,认知(高频可均摊),获得,使用

替换成本是指从一个app替换到另一个app所需要的成本,例如需要花钱,重新试用。若为新用户,则替换成本为0

两种新用户:差异化和新需求

两种新用户举例:从没用过头条和曾经用过腾讯新闻,这两种拥护价值是完全不同的。新用户是完全接受新产品,对你产品的期望较低。 而差异化用户,则是因为两个APP之间的差异化而更换APP

用户价值总和与商业价值:当前利润,资产价值,未来盈利能力

用户体验与商业化的冲突

用户价值的冲突:多放利益冲突,长期总效益为正

 

(2)用户样本量

核心总结为多看用户反馈,多看用户数据,总能发现些什么

       人有自由意志,产品的用户价值不是客观事实,是主观的个体感受和预期

       产品的用户价值随个人内部生理心理和外部环境变化而不同

产品经理的核心是研究人,

       用户不是人(不是理性人,不是稳定自然人)

理解为用户是小白

       用户即需求------用户,是自然人的一类需求,或是有一类需求的自然人

       新需求即新用户------人即世界,一个人可以变成新用户100

用户会有各种各样新的需求

       大量原生场景的用户样本,一事一用的匹配组合

       打车700次,看反馈10000条,问题分析1000例,迭代总结100

(3)怀疑精神

总结为需要时刻反思和怀疑结论

       事实与结论(观点,想法 ,推论),结论是结论,我是我

       结论的自带属性:确定性

确定性是指你对这件事把握,比如俞军做产品,就像吃饭喝水,确定性几乎100%,但俞军搞金融,确定性就极低。

结论是有一定数据支撑且验证过的 具有很强确定性的答案

       产品设计的自带属性:可行性

       反思与反馈:自我迭代与外部纠错


2、PPT

3、湖畔大学PPT

pmyujun21.jpegpmyujun22.jpeg

pmyujun23.jpeg

pmyujun24.jpeg

产品用研 2018-03-22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