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做用户产品,对商业产品的敏感度不够,所以总结一下,方便自己学习。随时保持更新。
商业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用大白话说,如果你做的事情,是为公司赚钱的事情,那就是商业化。不同的企业/产品/业务,商业化的方式不一样,盈利方式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商业化有以下几种分类
从盈利对象来看:有前向收费(向用户收费),后向收费(向商户收费)
从盈利模型来看:有广告,增值服务等
下面简单的总结一下,常见的一些互联网公司以及其盈利方式:
1.腾讯
腾讯一个月赚大概赚160个亿,主要由:增值服务,广告以及其他(支付,云服务等)构成。腾讯营收里的增值服务,大头是游戏,游戏里面各种道具,皮肤,会员等。广告,包括朋友圈广告,微信公众号广告等。
2.阿里
阿里一个月大概赚128个亿,主要由:核心的电商业务(淘宝,天猫),阿里云等
3.百度
百度一个月大概赚56个亿,主要由:广告(在线营销)构成
4.微博
微博一个月大概赚4个亿,主要由广告构成
互联网最本质的就是把流量转换成用户/客户对服务的有偿使用。所以,就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个大类:我有流量,纯卖流量(广告模式)
当平台有很多的用户流量的时候,在正常的用户服务中加入广告主的广告信息,来帮助广告主做营销,是最常见的互联网盈利方式。而卖流量,也有很多种卖法。简单介绍一些我知道的:
除了卖法以外,还有一些比较关键的因素,就是广告主哪儿来?流量哪儿来?广告投放媒介
第二大类:我有流量,你卖东西,我抽佣金,或者你交押金,我拿你的押金去做投资
佣金,收租子,或者拿押金投资,典型的天猫淘宝,入驻交钱,成交收钱。还有猪八戒。据说,ofo,mobai算押金抵押模式?哈哈哈
第三大类:我有流量,我卖我自己的服务(增值服务,纯服务,商品等)
大部分的增值服务都是面向C端用户来收费的,常见的增值服务比如:腾讯的QQ会员,王者荣耀的皮肤,CF更酷炫的枪。简单的说,就是以前大家都是普通平民,你给了我钱之后,我让你在我的产品里,享受别人享受不到的体验。为了更好的体验付费。
但是也有一些to B的增值服务,比如阿里的店铺装修,高级模板,高级功能,高级CRM等
个人认为,卖表情包这些东西,都算是增值服务。
典型的,就是云服务平台,包括服务器,域名,软件,接口各种,对了,还有无耻的卖数据
比如京东,自己批发自己卖
第四大类:我没有流量,我只做产品,to VC或者to BAT
恩,这个盈利方法也比较好,就是自己不赚钱,就等BAT来收购,类似to VC的创业模式,写PPT,讲故事好就是好。
第五大类:皮条客,提高效率,转化率
我没有流量,也没有服务,我帮你做服务(软件外包),帮你做直通车,帮你SEO优化。或者拉一堆商户帮他们做广告投放。
第六大类:卖服务,不依赖流量,单纯卖服务
to B,to企业,to各种,比如财务系统什么的,卖一个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