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接着上次写给九哥的不是PM的PM写的。
在自习室琢磨了半天才琢磨出这么个不咋的名字。
其实自己也一直在想用户体验到底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当使用者从接触某产品开始后产生的一切反应和感知都是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最直接的来自于产品的外观和功能,产品所有体现的核心价值是用户体验的核心。我个人对产品的认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人类生存需求的,已经形成习惯的产品,一类是新兴的,用于提高现有的某种状态或解决特定的新的问题的产品。第一类产品我认为功能对用户体验影响较大,第二类我觉得产品的用户的感知度影响较大。举个例子,第一类产品如衣服,房子等,第二类产品如奢侈品等。
第一类产品在生产的时候往往有了很大的用户市场和用户需求或者说是用户习惯,依赖程度。特别是在市场紧缩(包括时间和空间),这类产品的设计一定要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一个露天的房子装饰的再漂亮也是白搭。第二类产品趋向于满足特定的群体或者是时期,大多数产品自身创造了用户需求,用于解决特定的事情或行为,比如某人为了满足自己夏天游泳方便而在自家花园建的游泳池,比如iphone。这类产品功能上处在了第二位(不是说他不重要,所谓产品必须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用户对该产品的满意很多程度上显得挑剔,不仅仅源自其功能,而是重在其交互设计,用户的易操作性,感知度等等。任何一款产品以上两点都是相辅相成的。我喜欢把做产品当做做饭,功能就是主食饭,其他的就是菜,饭不好吃就不能叫饭,菜不好吃饭也就没有了什么意思,第一类产品就像是家常便饭,管饱,第二类产品更像是宴席,要中看更中吃。但是这种场合中看更重要一点。可是我想说的是,做产品就像做饭,只有永远想着自己做的饭是给自己吃的,你才能把饭做到最香。
一个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的人是不会不被认知的。
前几天看完了苏杰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实生活中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产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比如我们写一次作业,本次作业就是一个产品,老师是BOSS或者客户,作业要求是功能,我们是产品经理加工程师,老师同时兼任测试工程师和用户。我们对作业的布局和写的字的大小,工整程度就是交互设计和UI设计,我们所用的解题方法可以理解为是“核心技术”,我们的答案就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当然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类产品,以功能为主,还有其他的比如作业本的纸的质量等都对用户体验影响很大,老师批完作业,提出bug,我们debug。没有错误了就算是开发完成了,当然这个属于实体产品,不需要后期维护。开发算是完成了。不会的地方有时候问问老师和其他同学,就算是技术攻坚。只不过这样的产品由于规模太小。往往被人们忽略其开发成本和价值。所以当然没有所谓的PRD,BRD,MRD等等。
回归到话题,善良的人才能做出好的产品,很简单,做产品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为用户考虑。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无论信号以什么样的方式传递,只要是经过传输的信号都会或多或少的失真。所以我们从用户那里得到的需求,往往传递到我们自身的时候,就会由于某些主观或者客观因素发生一些改变,最可怕的是由于某些用户于不了解产品,就天马行空的来一些不知所云的想法,抓不住核心,当你耐性子去考究他的时候,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你我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然后用专业的角度为用户分析和设计,当然不一定所有的用户需求都是产品功能需求。
我对别人也说过,我眼中的产品经理是最懒,最会享受的用户与最勤快最善良最敏感的技术的完美结合。做产品不仅需要高智商,同时需要更高的情商。产品经理们喜欢“DO NOT MAKE ME THINK”,但是我觉得现在更需要“give me a surprise”。产品设计必须是在用户的想象之上,把用户的等待变成期待,把产品做成艺术品。我一直认为国人做不出好的产品和国人的贪婪自私有关系。美国的自由主义和高度人性化使得美国人更注重生活和产品。
最后,每个人都是自己的PM。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
你就是你自己的产品,善良更是你需要为自己准备的素质。
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亲戚朋友,善待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变的丰富多彩,这才是最好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