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正在找工作的产品人们,希望大家能够努力,不必每天都抱着一本书了,给大家发一个总结的文章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个需求的奋斗史
1、研究用户
食色性也:’食‘是为了生存,保证个体的延续;‘色’是为了繁衍,保证种族的延续。广义用户是需求之源。需求的本质:问题;问题的本质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为了解决问题,产生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用户:user,使用产品的人;客户:customer,购买产品的人,为产品付钱的人。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以老板为中心的行动。不要想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否则产品会臃肿不堪,谁都不用。优先满足哪些用户需要和产品的商业目标要结合起来考虑。
描述用户(创建人物角色):个人信息(预算、爱好、性格)、行业信息(过去经历、当前状态、未来计划、痛处等)、用户目标、商业目标。好处:信任可以快速了解目标用户。如何研究用户:横向:用户的说和做。体现:用户的目标观点和行为习惯。纵向:定性了解找原因、定量证实发现现象。定性的说:用户访谈。定量的说:调查问卷。定性的做:可用性测试。定量的做:行为数据/网站流量/日志文件的分析。
2、需求采集
用户访谈:让用户即说又做。样本全面。围绕访谈目的。避免诱导性问题。多问行为后的原因。鼓励讲故事。
调查问卷:作答时间10分钟内。封闭式+开放式问题。问题顺序(不思考问题、思考性问题、个人信息放在最后)。样本对应的目标用户全面。用户信息获取技巧(设置用户特征问题)。避免带答案的问题。答案的顺序(陈述性答案普遍选A、一组数字答案普遍选中间,可以多几种形式问卷,或着小范围试答后再大范围投放)。
可用性测试:步骤(招募用户、准备测试任务、全程观看测试过程、询问主观看法和感觉(有声思维办法)、研究分析排序)。问题对策(各阶段都可以做、必须做、测试产品不是测试用户、不要引导与暗示只观察和记录、尽快总结反馈用户)。
数据分析:仅可以发现现象,不了解原因。所以,要有访谈。书籍推荐:(黑天鹅、统计数字会撒谎)
人人都要收集:(收集卡片模板)who\where\when\what\why\how\how much\which。不怕发现荒谬需求,而怕遗漏合理需求。
3、用户需求&产品需求
用户跟福特要一匹更快的马,福特却给了用户一辆车。
例子:用户要一个电钻,是一个需求;但刨根问底后原来是要一种温馨家的感觉,则:卖一个实施方案,电钻、油画;或更多其他温馨的感觉。
需求分析:从用户需求出发,找到用户内心真正的渴望,再转化为产品需求的过程。是:树叶-树枝-树干,在树干-树枝-树叶的过程。
技术分析:树干-树枝-树叶的过程;
满足需求(解决问题)的三种方式:改变现状(开发新产品),降低理想(丑话说在前头等),转移需求(人的行为是需求驱动,想改变行为,可以寻找更强烈的需求。失恋的最好办法是重新再找一个,写字楼电梯的故事)
需求的属性:商业价值描述(卖点:给用户的价值,对公司的帮助),持续时间(超过则不需要做),关键人物打分,性价比(商业价值/开发量),层次(基本、扩展:期望需求、增值:兴奋需求),所属模块
模块:一般根据记忆特点,产品有3~7个模块比较合理,或着分类也是,每类中最好就3~7项。
绝对不能因为某个需求的商业价值很大就马上去做,也不能因为另一个需求的商业价值不大就不做。要看性价比(工作量:实现难度)。
4、让需求活下来&项目立项
项目的终极目标:多快好省。即:范围大、时间短、品质高、资源省。
【做多少】需求打包(同类功能,业务逻辑图),需求依赖(部分:需求和某人的依赖),需求粒度尽可能细(在管理成本可接受的范围,经验:每需求5人天)
立项PPT:【商业需求文档】项目背景(在哪里?为什么做?解决什么问题?说明必要性),商业价值(去哪里?做了以后有什么价值?),功能需求描述(怎么去?做哪些事情?达到的目标,功能列表、业务逻辑图),非功能需求描述,资源评估,风险和对策。
少做就是多做:见山是山(知道要做什么,想的不完整),见山不是山(讨论讨论,功能做强点),见山还是山(资源或技术约束,砍砍砍,跟原来的一样)。不能绕过一阶段的无知,不能停在二阶段的大而全,而第三阶段的‘少做’则是超越二阶段‘多做’的‘少做’,这才是真正的‘多做’。
情愿把一半的功能做到尽可能完美,也不要把全部功能做到半吊子。
做的少不如做胡巧。(例子:肥皂生产线漏包问题;搜索精确,可拉长输入框)
尽可能多的放弃。(例子:评论功能。滚雪球),围绕目的需求,成本、质量的平衡。
需求的管理:需求单管理软件,版本规划,附加值(做成报表:维度模块、新旧功能分类、商业价值、性价比等,实现运营分析)